Facebook數據泄露認罰50億:你的數據,其實無價
本篇目錄
新聞速遞
2020年4月25日,聯邦法院正式批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(FTC)和Facebook之間的用戶個人隱私問題和解協議,Facebook認罰50億美元。2019年7月,FTC在對Facebook和劍橋分析公司濫用用戶數據事件進行長期調查後,就相關問題達成了和解協議。這是次極具裏程碑意義的和解:5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對侵犯隱私科技公司的最高罰款,遠遠超過2012年谷歌的2200萬美元,或者其他隱私罰款。同時,對于美國聯邦委員會來說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罰款。
個人隱私現狀
隱私權與被遺忘權,這是兩個在數據時代被反複提起又被反複忘記的公民基本權利。隱私權是個隨著科技發展不斷發展的權利,而被遺忘權則是網絡時代的産物:數據主體有權要求數據控制者刪除關于其個人數據的權利,控制者有責任在特定情況下及時刪除個人數據。 隐私权保证个人数据在使用前及使用中不受侵犯,被遗忘权则保障用户使用某信息産品后数据清空的主张, 二者相輔相成形成閉環,保護著我們“網上沖浪”的安全。
概念是美好的,但現實很骨感,某互聯網巨頭CEO曾公開揚言“中國用戶更加開放,對隱私問題沒那麽敏感,在很多情況下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和效率”。誠然,對一部分隱私的讓渡讓我們享受著諸如定制化內容推送、基于地理位置的生活服務等種種便利。
但更多時候,我們 對個人數據的無法掌控帶來的是生活的“失控”:騷擾電話精確地知道你的姓名公司甚至身份證號,聊天軟件的供應商掌握你所有的聊天記錄,連只提供照明的手電筒軟件都要求你的攝像頭、麥克風、地理位置等權限……可怕嗎?
我們生活在一個“楚門的世界”裏,打開哪個軟件、買了什麽東西、看了什麽電影,甚至消費習慣如何、月薪多少、一個人住、家裏幾口人等 所有數據信息都暴露于真空之中。更可怕的是我們使用某軟件之初,出于對這個軟件功能的依賴,不得不“被自願”開放所有授權、勾選服務協議,但當不再需要這個軟件而卸載時, 沒有任何措施能讓我們主動消除自己的數據,行使“被遺忘權” ,自己的信息將永久地被掌握在服務商手中。當我們的信息數據從一家服務商被打包賣給另一家服務商時,我們對此無能爲力。
企業數據泄露頻發
個人數據如此不被保護,企業也避免不了這種命運。
●3月,根據安全媒體BleeppingComputer報道,一名黑客聲稱自己成功入侵了 微軟 的隐私GitHub库,并从中窃取了超过500GB的数据。此事目前已得到多名微軟员工确认,尽管没有涉及只在内部托管的微軟核心项目比如Windows、Office,但至少部分数据泄露是真实的。
●4月, Valve 旗下CS:GO《反恐精英:全球攻勢》和TF2《軍團要塞2》兩款老牌FPS射擊遊戲源代碼在4chan和torrent網站上在線泄漏。引起了兩個遊戲在線社區和玩家的恐慌。遊戲玩家紛紛相互警告說,黑客可能會基于泄露的源代碼來開發遠程代碼執行漏洞,用于攻擊連接到CS:GO和TF2服務器的玩家電腦。
●5月,大量 任天堂 数据被上传到某论坛,泄露的资料是任天堂中古主机的信息,总数据量达到了惊人的 2 TB 。虽然 Switch 没有受到影响,但 N64、NGC、Wii 等前几代游戏主机的源代码,甚至开发文档,技术演示都被发布到 4chan 等论坛上。
今年的疫情促進了線上辦公的興起,衆多企業享受著線上辦公的便利時,卻也面臨著信息泄露的隱患。公司組織、賬目流水、客戶信息、賬號密碼…… 衆多內部資料不受保護地在網絡空間流通 。最新報告顯示,2020年一季度數據泄露量暴增273%,創曆史新高,很大的原因是伴隨疫情線上辦公的“趁火打劫”。
傳遞數據時終歸是在別人平台上,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都避免不了被搜集信息;還有一種隱患是若平台停止維護甚至倒閉,存在于其中的數據可能蕩然無存。
私有部署更放心
我們一直有關注到網絡空間信息傳遞的種種隱憂,遠在線上辦公還沒有蔚然成風前,便進行了 私有化部署即時通訊軟件的研發,這就是喧喧IM。
安全、信任和協同,這是我們的主張。我們也堅信科技向善,希望在隱私透明的洪流中,盡可能保護我們本應實現的權利。 沒有了數據泄露的隱憂,享受著線上辦公的高效率,願你在使用喧喧時,真的能夠做到笑語喧喧。
對了,喧喧是免費的哦, 點這裏了解喧喧,保護你的隱私權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