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個慢公司也不錯
互聯網創業大家常說的一個法則是快魚吃慢魚。這一撥以移動互聯網爲主要戰場的創業尤爲突出。大家走的路子如出一轍:有想法,找投資,拉團隊,然後996往前沖,A輪,B輪,C輪,D輪,上市。滴滴快的大戰,外賣大戰,共享單車大戰,讓全國的老百姓切身體驗到了資本戰爭的力量。
在这种大环境下面,我的公司还在像乌龟一样在慢慢往前走。早上8:30上班,中午11:30吃饭,下午1:00上班,下午5:30下班,周末双休。很多朋友问起公司的状态,我也觉得有点不太好意思,就自我解嘲说,小富即安吧,做個慢公司也不錯。五彩缤纷,千姿百态才应该是这个世界的美好一面。如果所有的创业都是一条路子,也太单调了。我之前工作的时候也很讨厌加班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能给一起创业的伙伴们留下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,我也很知足了。
做個慢公司其實也更考驗整個團隊的能力,我現在的一些做法,抛磚引玉:
首先呢,做什麽一定要想清楚。小團隊資源少,也經不起折騰。所以在戰略上就一定要慎重。盲目的跟風,想搶占風口其實很不現實。那都是用錢砸出來的。小團隊壓根就耗不起。黃島這邊我周圍的很多朋友,這幾年不斷的在追逐熱點,跟風。到最後也沒有積累,還在繼續找熱點。
團隊規模要保持適度。人太多太少都不好。尤其怕的是人多。很多團隊拿到錢之後,就瘋狂的擴張。但其實真正可值得做的事情就那些。那股勁過去之後,那麽多人做什麽呢?裁員?爲了避免自己的團隊被裁掉,大家肯定會找事情做來刷存在感。所以大家會覺得很多軟件反而不如原來的版本好用。其實就是沒事找事幹的結果。
團隊協作上要保證效率和質量。人少,又不加班,人家都在沒白沒黑的跑,怎麽樣才能不被人家落下呢?只能從效率和質量上下功夫了。比如做好研發的項目管理,做好客戶管理,避免公司上的失誤,信息的傳遞一定要精確等等。做到這些,可以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,每做一點都有結果。一點點累積下來,就很可觀。
最後的一個法寶,我覺得是樂觀的心態,知足常樂。其實比錢,比財富,永遠也不夠。王校長老爸的小目標就氣死十幾億中國人。能做些有價值的事情,有收入,有盈利,能夠給團隊有競爭力的收入,我也覺得挺知足。說到這一塊,我覺得中國人對所謂成功的判斷標准日益趨同還是很可怕的,房價越來越高,車子越來越多,道路越來越擁擠,空氣越來越差,未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貪念推動而造成的呢?

